国产亚洲精品性色Av片在线播放_午夜理论在线观看视频无码_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_欧美精品二区三区中文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科研進展
left
新聞動態(tài)
科研進展

研究揭示晚上新世后是高黎貢山物種特有性演化的關鍵階段

文章來源:種質庫  |  發(fā)布時間:2024-12-19  |  作者:  |  瀏覽次數(shù):  |  【打印】 【關閉

 

山地是具有極高生物多樣性和特有性以及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國西南山地作為北半球溫帶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區(qū)域,其物種特有性的形成機制備受關注。前期研究表明,中新世以來喜馬拉雅的隆升和季風氣候的增強導致了物種多樣化速率的快速增加,而中新世之后的地質和氣候變化主要影響了種群水平的遺傳分化。不過,上新世及更新世時期的地質和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物種特有性的形成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高黎貢山是中國西南山地植被和土壤垂直帶譜最完整、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qū),其獨特的地質和氣候歷史使其成為探究西南山地物種特有性的理想?yún)^(qū)域。近日,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JSE在線發(fā)表了題為Key stage of evolution of endemism in Gaoligong Shan after the late Pliocene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由西南林業(yè)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完成。該研究以高黎貢山為研究區(qū)域,解析了其物種特有性的時空演化模式。

研究人員依托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選取114種植物、動物和真菌不同門類的特有種,通過對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的整合(圖1),發(fā)現(xiàn)其特有性自早中新世(17.76 Ma,Nasutixalus yingjiangensis)開始形成,主要由原地分化(n=82,71.9%)方式組成,大部分姐妹類群(n=70)可分布到高黎貢山,有47種呈同域分布模式,23種呈異域分布模式。在外地遷入方式(n=32)中,主要的來源地為南部低緯度地區(qū)(n=20)。外地遷入方式形成的特有種在不同時間段呈平緩積累的模式,原地分化方式的特有種首先平緩積累,在晚上新世后(n=63)快速增加并超過外地遷入方式的速率,尤其是在更新世后(n=53)大量積累?;谔赜蟹N與其姐妹種在地理距離、擴散能力、氣候、花期和海拔5個不同特征的主成分分析發(fā)現(xiàn),雖然象征著適應性進化的氣候、花期和海拔在兩個主成分中有較高的貢獻率,但在散點圖中,表征著生態(tài)位保守區(qū)域所占的物種比例更高。

在地質歷史和氣候變化方面,高黎貢山的主體在中新世后形成,且在晚上新世(約3.6-2.6 Ma)期間或之后加快隆升;高黎貢山是印度季風向東移的第一道屏障,使其生物區(qū)系的演化對季風在上新世晚期時明顯增強的響應最為敏感。在自然地理環(huán)境方面,東側的生物地理學分界線怒江-瀾滄江分水嶺使其成為中國西南山地相對獨立的山體。因此,晚上新世后高黎貢山的加速隆升以及季風的增強加速了該地區(qū)物種特有性的形成,更新世時的“物種泵”效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生態(tài)位保守(山脈和河流屏障導致的地理隔離)在特有種的形成中比適應性分化有更高的貢獻。

該研究得到了云南省重點研發(fā)計劃、中國科學院先導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云南省興滇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