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頭條新聞
昆明植物所舉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扎根邊疆獻身科學”老科學家故事匯活動 文章來源:黨委辦公室 | 發(fā)布時間:2019-07-19 | 作者:文/普迎冬;圖/錢潔 | 瀏覽次數(shù): | 【打印】 【關閉】 2019年7月1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黨委舉行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扎根邊疆、獻身科學”老科學家故事匯活動,活動邀請孫航所長和楊永平書記作主題報告。昆明植物所領導班子成員、所長助理、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管理部門六級職員及副高以上的黨員干部,各黨支部30歲以下的黨員同志近120余人在行政樓三樓報告廳主會場參加會議,其他黨員由黨支部組織收看會議視頻直播。會議由黨委副書記王雨華主持。
王雨華副書記主持會議 會上,所長孫航以《蔡希陶—中國植物標本采集的先驅(qū)者》為題,分背景、探索、功績、結(jié)語四個部分,從植物分類學的基礎工作植物標本采集,向與會人員講述了蔡希陶先生1932年受北平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所長胡先骕先生派遣赴云南考察植物,并多次深入邊遠山區(qū)開展植物調(diào)查和采集的故事。孫航在功績部分講到,蔡老是云南植物資源調(diào)查采集的奠基人之一,1932年至1934年間,蔡老的采集遍及了云南各地州,60個縣;共采集了植物標本13627號,其中模式標本247號,有427個新種和不少云南新記錄,揭開了云南“植物王國”的面紗,為云南植物學研究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80余種植物以蔡希陶教授命名種加詞或者由蔡先生發(fā)表的新種。蔡希陶先生在艱苦時期先后創(chuàng)建了昆明植物所、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現(xiàn)已成為西南、乃至中國植物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他先后主持了野生橡膠資源的考察、橡膠宜林地調(diào)查、云南野生植物資源調(diào)查及利用的研究,取得一批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重要成果。
孫航所長作報告 黨委書記楊永平以《感懷大師的為學與為人——感悟吳征鎰先生科學精神》為題,與大家分享了200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征鎰院士從事植物科學研究七十余載,為中國植物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貢獻的故事。他通過吳先生自定年譜(1916-2013)、吳先生為學四則故事、吳先生的平凡和不平凡的人生、吳先生是一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四個部分,娓娓講述了吳先生成長、工作、生活中為人、為學、為師的點點滴滴,向與會者展示了吳先生少年“讀書效國”,青年“科學救國”,中年后“扎根邊疆、科技興國”,九十高齡“老驥伏櫪、勇于擔當”,一生“嚴格自律、厚德載物”的有血有肉的科學大家精神。與會的青年人近距離感受了吳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潛心治學,敢為人先、自主創(chuàng)新,團結(jié)協(xié)作、甘為人梯,殫精竭慮,百折不撓,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博大胸懷;常懷憂國之心,恪守興國之責的家國情懷,感受了吳先生把宏圖大愿與堅定信念融合起來,時刻不忘科技戰(zhàn)線上共產(chǎn)黨員的職責,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腳踏實地的前行,直到生命最后一夕。他號召廣大青年人,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誠實的人,一個勤勞的人,要繼承和發(fā)揚吳征鎰先生“為學無他,爭千秋勿爭一日”科學精神,為植物學研究貢獻自己的力量。
楊永平書記作報告 會上,近10位參會人員結(jié)合報告在現(xiàn)場交流分享了學習體會,大家集中研討了如何弘揚科學精神,如何以前輩科學家為榜樣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大家一致認為,通過這樣生動的先進典型學習和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讓黨員干部煥發(fā)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攻堅克難,勇于創(chuàng)新。這次現(xiàn)場學習主要針對了40周歲以下的年輕黨員,希望年輕黨員干部要重視理論學習,加強思想建設,更準確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zhì)和豐富內(nèi)涵,通過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激勵年輕干部不斷學用新思想,建功新時代。 孫航講話時指出,這次故事匯是一次很好的主題教育活動,蔡老、吳老是當之無愧的兩位植物學大家。蔡老在邊疆創(chuàng)建了兩個植物學研究機構(gòu),他為云南地方經(jīng)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吳老對植物區(qū)系地理學成就,使中國植物學界站起來。他們的精神是我們所的寶貴財富,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孫航希望開展學習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活動,每個人都真正從身邊人學起、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像系統(tǒng)進化過程一樣,我們要進一步思考是什么力量驅(qū)動我們的研究?研究所的初心是什么?我們的使命是什么?希望大家在做學科研究的同時也要把我們的研究工作與地方發(fā)展融為一體,為植物學科和研究所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這也是本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意義所在。 楊永平在總結(jié)講話時強調(diào),蔡老和吳老是“扎根邊疆、獻身科學”的典范。蔡老1932年和邱炳云一起到云南采集標本,把一生獻給邊疆。解放后,當年時任北京市市長吳晗曾邀請蔡老出任北京動物園園長(他知道蔡老其實很喜歡小動物),都被蔡老婉言謝絕了。蔡老說“我在云南這么多年,深知云南的老百姓太艱苦了,我希望我的學問、我的工作能為他們多做一點事”。吳老更是有深厚的背景,北京解放時他就是新中國的接收專員成員之一,成立中國科學院時,吳先生是中國科學院機關黨支部7名黨員之一,同時還任支部書記。楊書記深情地說,扎根邊疆我們已經(jīng)來了,至于獻身科學,蔡先生、吳先生真正做到了
會議現(xiàn)場 (責任編輯:李雪)
|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