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性色Av片在线播放_午夜理论在线观看视频无码_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_欧美精品二区三区中文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工作進展
left
新聞動態(tài)
工作進展

《林奈學會植物學雜志》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專欄:3篇昆明植物所論文入選中國學者熱點文章

文章來源:科技合作處  |  發(fā)布時間:2017-07-28  |  作者:田寧,謝雪丹  |  瀏覽次數:  |  【打印】 【關閉

 

    2017723-29日,第十九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中國深圳召開。為慶祝本屆大會在中國的成功舉辦,《林奈學會植物學雜志》在其網站設立了專欄,精選了六篇近三年內由中國學者在《林奈學會植物學雜志》上發(fā)表或合作發(fā)表的植物學研究熱點文章,其中三篇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發(fā)表。  

    Floral nectary morphology and evolution in Pedicularis (Orobanchaceae)2015,178,592-607  

    昆明植物所王紅研究組對馬先蒿屬植物花蜜腺與傳粉者行為關系進行研究,以題為“Floral nectary morphology and evolution in Pedicularis (Orobanchaceae)發(fā)表在林奈學會植物學雜志(2015,178592-607),文章針對馬先蒿屬植物代表類群的蜜腺形態(tài)及其喙長、傳粉方式、產蜜功能與蜜腺有無/蜜腺類型的相互關系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  

    Leaf epidermal character variation and evolution in Gaultherieae (Ericaceae) 2015178,686-710  

    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銖研究員、王紅研究員、陸露副研究員長期以來對環(huán)太平洋分布的杜鵑花科白珠樹族(Gaultherieae)的分類、系統(tǒng)學開展了系列研究。為進一步深入研究該類群生物地理和適應性進化,研究團隊與云南大學王躍華教授共同指導的博士研究生王銀環(huán)開展了白珠樹族葉表皮微形態(tài)研究。研究以“Leaf epidermal character variation and evolution in Gaultherieae (Ericaceae)”為題發(fā)表于林奈學會植物學雜志(2015178,686-710)。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tribe Buddlejeae (Scrophulariaceae) based on multiple nuclear and plastid markers2017,184,137-166  

    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衛(wèi)邦研究員與華盛頓大學Richard G. Olmstead合作研究以題為“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tribe Buddlejeae (Scrophulariaceae) based on multiple nuclear and plastid markers”發(fā)表在林奈學會植物學雜志(2017,184,137-166),系統(tǒng)研究了玄參科熱帶起源的醉魚草族5個屬的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進一步澄清了醉魚草屬亞洲類群核心分支的演化關系。 

  文章鏈接 

  (責任編輯:李雪)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系我們